海南省乡村振兴局 助农商城
您当前位置:首页> 典型 >  人物榜

白沙牙叉镇新高峰村:藤编手艺人42年传承“指尖艺术”

   来源:白沙牙叉镇   时间:2024-06-21 15:05:00

  一根根不起眼的白藤编织在符麦花的十指翻飞间“摇身一变”,簸箕、斗、笸箩等各种精美的白藤作品就制成了。

  这是来自牙叉镇新高峰村拥有40年手艺的“藤编匠人”符麦花,她始终以匠心坚守着一门传统手艺。

  实用的藤篮、箩筐……走进符麦花的家里,一股淡淡的藤香扑面而来。视野所及之处,都是琳琅满目的藤器用具,交织着繁复多变的纹样,让人叹为观止。

   藤篮作为一种传统工具,具有储物、摆件、购物等功能,日常适用于储存食物、水果、蔬菜等。同时,也被用来作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,如蒸锅、竹筐等。藤篮作为一种特色工艺品,具有浓郁的民俗文化色彩,是一项海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。

   “这一个个圆篮子看着不起眼,制作起来是非常麻烦的。”60岁的老编匠符麦花一边指着面前的藤篮说道。

  这些藤制品都出自手艺人符麦花之手。手作之美的背后,是“守艺”之难。据悉,藤篮是20世纪90年代之前,农村必不可少的一种家庭农用工具,以前没有麻袋的时候,都是用于装米、菜等生活必需品,尤其是出嫁姑娘必备品,用于装嫁妆,以示娘家人对姑娘的祝福。随着时代的变迁,现在坚持编筐的手艺人少之又少。

   在交谈中得知,符麦花小就开始跟着父亲学习藤编技艺,藤条陪伴她走过了40个春夏秋冬。符麦花说,一只篮子的编织步骤多而繁杂,剁藤条、下料、劈篾子、起黄、除刺、刮整、打底、圈底……这当中一道工序也不能少,想要编织出一个完整的筐,不停地编织至少也要20天,能获得4000-5000元的收入。

  60岁的老编匠正在带着村里邻居传授藤编手艺

  为了壮大藤编队伍,符麦花邀请村里女能人到家中分享了她的想法,既能学会一项新技能,又能给家庭增加收入,大家纷纷表示赞成。

  在符麦花的悉心指导下,村里的学徒纷纷开始学习藤编技艺。她手把手地传授编织经验,从选材、设计到编织技巧,都一一讲解。在她的带领下,大家很快就掌握了藤编的基本方法,并开始尝试编织各种实用的家居用品。

  “没想到,我也能拥有这样的技能。”其中一位学徒符丽美兴奋地表示,“在花姐的指导下,我不仅能学到东西,还能增加一份收入。这真的是一举两得!”她的话语中充满了对符麦花的感激和对未来的期待。

  学徒的作品展示

  随着时间的推移,村里的藤编队伍越来越壮大,越来越多的学徒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,目前的学徒已有10余人,她们用自己的双手编织出了一件件精美的藤编作品。这些作品不仅美观实用,而且具有浓厚的乡村特色,深受市场的欢迎。

  符麦花的努力不仅让藤编技艺得到了传承和发展,更让乡村妇女们找到了增收致富的新途径。她们通过销售藤编作品,增加了家庭经济收入,提高了生活水平。同时,藤编技艺的传承也丰富了乡村的文化内涵,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到这项传统技艺的价值。

  藤编不仅仅是一项技艺,更是一份历史传承和文化底蕴。在符麦花心中,这门父辈传下来的手艺更是承载了深厚的情感和责任。她将继续努力守护和传承这份非遗,让藤编技艺在新高峰村这片土地上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。